MINIMALIST STYLE
轉型發展
再創輝煌
-
礦山開采
建礦初期,受客觀條件的限制,石棉的開采、篩選以人工作業為主,只能使用簡單的勞動工具,如洋鎬、鐵鍬、篩子、簸箕等進行原始性的石棉開采,生產條件極為艱苦,勞動強度極大。
隨著年產六千噸的石棉生產車間的建成投產,1968年7月成立了礦山機械隊,配置了清一色的“解放”牌(革新)汽運輸和成品棉的運送。1972年后,隨著進口自卸車到礦,又相繼成立了采礦車間、剝采車間,從事礦石的運輸、廢石的排放。1983年,年產一萬二千噸石棉選礦廠投產。為了便于生產和管理,打破了條塊分割、責權分離,不利于生產指揮和調度的管理模式,將原礦山機械隊、剝采車間、采礦車間三個直接參與礦山生產的單位合并為礦山處。
礦山處成立后,主要承擔礦山剝離、礦石運輸以及選礦廠尾礦的排放。當時下設穿爆工段、運行工段、采掘工段、修理工段、后勤工段、技術科等職能部門。
2003年1月,礦山處更名為礦山公司,下設經營核算部、生產運行部、生產技術部、維修保障部四個職能部門,從事生產指揮、經營和設備維修的對口管理。
2018年開始,公司實施了一系列內部轉型改革,大力推行扁平化、模塊化管理,優化人員組合,2018年6月,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——茫崖創安環科礦業有限公司掛牌成立。該公司主營業務包括礦山剝離、礦石采運、礦石銷售等。
經過多年的發展,目前礦山生產已全部實現機械化。多年來公司不斷更新礦山設備,為礦山安全有序規范開采及降低粉塵污染奠定了基礎。到2010年,創安公司采礦場已成為中國石棉行業規模最大的石棉礦山。
-
選礦生產
早期的選礦生產經歷了手工揀選、人工簸選及簡易車間生產的過程。
1966年,年產六千噸的石棉生產車間投產。年產1.2萬噸選礦廠始建于1979年,建成于1982年,1984年9月16日經國家建材局驗收合格,正式投入生產。該工程被列為青海省“六五”規劃擴建項目之一。后期,又引進安裝德國壓縮包裝設備,并對其除塵系統進行了改造,現效果顯著。
年產3.0萬噸選礦廠始建于1993年5月,建成于1997年5月,1999年1月7日正式試生產。是我國最先進的石棉選礦廠,國家“八五”計劃重點工程之一。選礦采用PLC自動電氣化聯動控制,布袋塵室集中吸選除塵,擁有完整配套的通風除塵系統,除塵效果較好。目前,該廠承擔著原礦棉生產的重要任務。
2020年3月,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——茫崖創安聚源礦物纖維加工有限公司掛牌成立。該公司經營范圍包括生產銷售蛇紋石礦物及纖維;伴生礦物綜合利用和銷售;生產銷售蛇紋石微晶陶瓷、泥漿材料;高科技產品開發等。
-
電力發展
創安公司的電力發展,經歷了柴油發電機組不斷升級擴增、再轉型為火力發電、最后迎來國電接入以及進軍新能源的艱苦曲折而漫長的發展歷程。
1982年,原礦區老電廠實施電廠搬遷擴建工程,裝機總容量8000KW;1992年,在生活區新建柴油發電廠,總裝機容量達17250KW ,1995年投運;1998年,燃油供應日趨緊張,同時價格也在不斷上漲,為此,生活區火力發電廠開建,裝機容量11000KW,2000年投運發電?;痣姀S投運后,原柴油發電廠基本關停,部分機組改為備用,發電成本大幅下降。
2014年11月14日,第一期茫崖阿卡托變電所110線路1700kw國電接入,首先解決了創安公司生活區的用電問題;2015年6月4日,第二期茫崖阿卡托變電所110線路正式接入創安公司,電量不設限,覆蓋了所有生產及生活用電需求,用電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。結束了公司長達57年的自備電廠、孤網運行的發電歷史。
隨著2016年330千伏線路進入花土溝茫崖鎮及2020年冷湖330千伏線路建成,茫崖地區對外新能源輸出的通道已完全打開。茫崖地區新能源開發建設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期。
2018年伊始,公司制定了“兩業三園兩鎮”戰略發展規劃。2020年7月,青海豐茂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茫崖50MW風力發電項目正式開工,該項目是青海水電集團和創安公司共同努力的結果,標志著創安公司轉型發展和新能源項目建設進入了實質性的新階段,邁出了堅實的一步,具有里程碑的意義。